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历史
  • 地理
  • 文化

  上栗县地处赣西边陲,居于萍乡北部。东邻宜春市,南连芦溪、安源、湘东三区,西接醴陵市,北界浏阳市。县人民政府驻县上栗镇,距萍乡市39公里,距省会南昌市258公里。
  1997年末全县辖6镇4乡1个垦殖场(上栗镇、桐木镇、金山镇、福田镇、彭高镇、赤山镇、鸡冠山乡、杨歧乡、长平乡、东源乡、鸡冠山垦殖场),198个行政村,8个居民委员会。
  199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9万人。总面积724.6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12人。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茶油、辣椒、山羊、生姜等。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花岗厂、釉泥、镁土、铜、金、铅、锌等。
  1997年工农业总产值2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8元。1997年底统计。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9400家,形成了以煤炭、鞭炮烟花、建材、陶瓷、饮料酒、机械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各类产品2000多个,其中40多个品种被评为省、部级优质产品。上栗是全国四大烟花产地之一,烟花产品销往49个国家和地区。
  农业生产在上栗占有重要地位。现有耕地15.6万亩,人均0.4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199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1.36亿公斤。全县农业多种经营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71.6%,农产品商品率达62%。
  1997年全县财政收入733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20万元,全县所有乡镇财政收入均超过200万元。上栗镇、桐木镇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1997年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600多个,从业人员11000多人,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近2亿元,民营经济发展迅速,1997年民营企业总数达9000余家,提供税收占工商税收总额72.3%。1997年末人均储蓄存款753元。
  上栗距长沙黄花飞机场81公里。320、319国道贯穿全境,全区共有公路106条、村村已通公路。通讯发达,拥有装机容量8000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开通了移动电话通讯设备,无线寻呼实现了全省联网。全县已有有线电视村98个,家庭电视普及率85%以上。建有赣西地区唯一高山电视台。现有各类学校 227所,其中上栗中学为省重点中学。全县在校学生72000人。1995年全县实现了“两基”,教育普及率100%,脱盲率100%。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98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1992--1997年,共有8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1997年,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417个,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人。


    1980年,萍乡市设立城关区、上栗区、湘东区、芦溪区(赣府字[1980]85号)。
 1997年11月13日,国务院(国函[1997]100号)批复同意撤销萍乡市上栗区,设立上栗县。1997年12月15日,上栗正式撤区设县。
 1985年11月3日,上栗区设置杨歧乡(赣府厅字[1985]598号)。1989年11月23日,撤销桐木乡,设立桐木镇(赣民字[1989]148号批复)。
 1991年10月25日,撤销福田乡,设立福田镇 (赣民字[1991]177号批复)。994年8月26日,撤销彭高乡,设立彭高镇(赣民字[1994]136号批复)。
 1995年12月12日,撤销赤山乡、金山乡,设立赤山镇、金山镇(赣民字[1995]251号批复)。
 2000年,全县辖6个镇、4个乡:上栗镇、桐木镇、赤山镇、彭高镇、福田镇、金山镇、鸡冠山乡、杨岐乡、长平乡、东源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53437人;其中:上粟镇 57850人、桐木镇 69978人、金山镇 67889人、福田镇 34996人、彭高镇 27237人、赤山镇 53842人、长平乡 46351人、东源乡 51715人、鸡冠山乡 26723人、杨岐乡 16856人。
 2003年9月4日撤销上栗县杨岐乡,成建制划归上栗镇管辖(赣民字[2003]213号批复)。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45.4万人。
 2004年,全县辖6镇3乡:上栗镇、金山镇、桐木镇、赤山镇、福田镇、彭高镇,鸡冠山乡、东源乡、长平乡。
 上栗镇 2004年辖:滨河居委会、西盛居委会、南北居委会、平安居委会、胜利村(镇政府所在地)、石洋村、渌塘村、佛岭村、龙合村、新群村、胡家洲村、新民村、四海村、夭埠村、永红村、榉溪村、万石村、斑竹村、踏塘村、水源村、新建村、泉塘村、 杨岐村、关上村、关下村、新坝村、南源村、保护村、金鸡村、卯田村、黄冲村、水井村、大坪村。
 桐木镇 2004年辖:桐木居委会、桐木村(镇政府所在地)、莲台村、周田村、雅溪村、杨坊村、黄图村、枣木村、荆坪村、崇德村、蕉源村、枧冲村、楚山村、湖塘村、丹桂村、小埠村、城冲村、洪东村。
 金山镇 2004年辖:金山村、凤亭村、龙泉村、白鹤村、南华村、山明村、山口村、中鹤村、丰龙村、樟坊村、石涧村、凤鸣村、简村、高山村、横水村、山田村、黎塘村、小水村、普化村、硚塘村、新杨村。
 福田镇 2004年辖:福田居委会、硖石居委会、清泉村、福田村、双源村、明山村、长安村、长塘村、边塘村、战山村、跃星村、大宇村、清溪村、桃文村、连陂村、田中村、硖石村、山田村。(其中硖石居委会、田中村、硖石村、山田村由安源经济开发区管辖)
 彭高镇 2004年辖:彭家桥居委会、彭高村(镇政府所在地)、马棚村、坛华村、沽塘村、东山下村、杂下村、华源村、泉溪村、韶陂村、大星村、高丰村、联洪村。(其中大星村、高丰村、联洪村由安源经济开发区管辖)
 赤山镇 辖:赤山居委会、院背村(镇政府所在地)、丰泉村、赤山村、兰田村、耿塘村、大院村、麻田村、幕冲村、湾里村、枫桥村、楼霞村、泉陂村、高南村、黄花村、新店村、楼前村、观泉村、万新村、周江村。(其中万新村、周江村由安源经济开发区管辖)
 鸡冠山乡 辖:三龙村、芦下村、高田村、横下村、鸡冠村、豆田村、庙背村、圳上村、恢柳村、栅上村、驿马村、流源村、砖岭村。
 长平乡 辖:星辉村、福寿村、长平村、平基村、大塘村、新蕉源村、黄泥塘村、落星村、狮形村、塘上村、佛溪村、石塘村、流江村、马良村、杉木村、菱角村、明星村、淡塘村、石溪村。
 东源乡 辖:东源村、江岭村、新益村、桃源村、小枧村、民主村、石岭村、石源村、田心村、宫江村、上埠村、楼下村、羊子村、镜山村、逢源村、桥头村、竺塘村。
 全县辖6镇3乡1场,155个行政村、8个社区,总人口462217人,其中农业人口约40万,占总人口的88%,人口密度630人/平方千米。(具体统计时间不祥,可能是2005年)

      上栗位于萍乡最西边,在江西被称为赣西第一县.上栗县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70%。东北面多山,西、南及中部多丘陵,杨岐山主峰张口岭是全境最高点,海拔947.4米。金山镇麻石是全县最低处,海拔70米,平均海拔233.7米。萍水河、栗水河分别发源于境内杨岐山的东、北二侧,自北向南和自东向西,接纳境内大小支流16条,分别注入醴陵渌水入湘江。 上栗历为综合性农业经济区。全县19万亩耕地,人均耕地仅0.42亩。种植业以水稻为主,粮食作物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林业用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成左右。森林资源丰富,全县除一个国营垦殖场外,还有集体股份制林场和私营林场24个,杉、松、毛竹和茶尤是全县主要的用材林和经济林。金山、东源、桐木和赤山的茶油、长平的山羊、生姜、板栗和赤山、福田的柑桔是本县主要的土特农产品。
      上栗地区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就地取材,创造了较多的名优特产,其中尤以鞭炮、烟花中外驰名。上栗是爆竹祖师李畋的故乡。明末清初,上栗的“正边”、“八扣”爆竹,每年以10万箱以上的成交额销往东南亚地区,上栗地区的鞭炮烟花进入国际市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应用科技手段,使全县的边炮烟花生产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上栗镇生产的“波波系列烟花”、“长手牡丹”和桐木烟花厂生产的“花蝶”烟花多次荣获国家农业部、外经部的“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上栗镇出口烟花厂生产的“火箭筒”、“夜景”、“绿林军”烟花在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市举行的第24届国际烟花节大赛中获“集体二等奖”。近年来,通过对边炮烟花实施安全整改之后,上栗地区的边炮烟花生产上规模、上档次,边炮烟花产品已经销往全国乃至世界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县的主要支柱产业,边炮烟花生产的财政税收占全县财政税收的75%以上。边炮烟花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又推动了全县化工、印刷、运输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床、矿点达150多处,有煤、铅、铁、金、铜、硫、锌、磷、瓷土等10余种,尤以煤、瓷土为主,煤的储量在8000万吨以上,铅1500万吨,另外,石灰石、海泡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更是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极富开采利用价值。

      上栗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世居“吴头楚尾”麻石街北的唐代贞观年间的爆竹祖师李畋,以研制爆竹而闻名遐迩;有编纂《贞观新书》30卷且“新书声价满皇都”的唐朝进士唐廪;有清乾隆时探花、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和兵部侍郎、太子少保、编注《五代史记》74卷的“江西才子”刘凤诰;有清同治优贡、编纂《辽史记事本末》、《金史记事本末》的著名历史学家李有;有遵同盟会旨意,发动和组织萍浏醴起义的左、右督统蔡绍南和魏宗铨;有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教育家、哲学家彭康,有长春地质学院院长、著名地质学家喻德渊教授,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政委、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的王六生少将、有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音乐家的喻宜萱教授;有全国著名的中青年科学家彭晓峰教授。此外,还有曾任中共第一届中央局组织主任、中央政治局第五届政治局常委、中央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后叛变革命的张国焘和原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台湾国民党战争学院院长,台湾国民党陆军上将肖而光都是上栗人。
 上栗山川秀美,环境幽雅。杨岐山重峦叠嶂,钟灵险峻,奇石林立,气象万千。清溪孽龙洞蜿蜒数里,洞中有洞,洞洞相通,石乳石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杨岐山普通寺,为我国佛教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发祥地,乘广、甄叔、方会3位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的杰出名人,杨岐宗传入日本后,为日本佛教大宗之一。境内傩文化源远流长,赤山丰泉石洞口的傩神庙始建于元末明初,其傩庙、傩具、傩舞堪称中国傩文化的“三宝”圣地,至今保存完好。上栗南街??西寺庙之最。赤山拱辰塔,桐木震龙塔,上栗栗江桥、长平平基村的牛王宫均为境内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境内瑶金山寺前的古罗汉松,树龄1400余年,至今枝繁叶茂,堪称“国宝奇树”。杨岐山寺后的“倒栽柏”均为历经千余年的古树名木,杨岐山的方竹、金山镇白鹤村的红桎木均属国家名贵竹木之珍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文物较著名的有萍、浏、醴起义的策源地金山麻石龙王庙,有班竹山起义的指挥所班竹山慧历寺,有毛泽东率秋起义队伍途经小枧驻地的沈华公祠和小枧傩神庙。有1930年8月中共湘东特委在桐木成立时的会议旧址桐木街团山岭下的李氏宗祠等等。
 
 经济发展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87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8.2 %、25.1%、19.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为16:56:28。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2005年,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同比增长23.6%。规模企业达到49家,实现总产值18.54亿元,同比增长100.6%,完成增加值5.6亿元,同比增长62.7%,完成销售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95 %,实现利税2.9亿元,同比增长55.4 %。传统花炮产业总产值突破21亿元,同比增长40%。以九一重工、鑫通机械、正大水泥、恒威陶瓷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建材、陶瓷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工业走廊已有7户企业落户投产。全县个私中小企业达到3771家,民营经济已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5%以上,工业主导地位凸现。
 农村经济:2005年农业总产值达12.6亿元,同比增长22.3%,农业增加值完成6.37亿元,同比增长8.2 %。完成粮食播面31.9万亩,粮食总产13.85万吨。下拨种粮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508.7万元,农民户均直接受益54元。全县蔬菜播面5.2万亩,同比增长10.7%;新增果业规模基地面积1200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30个,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农业合作组织12个;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争取到日元造林贷款和长江防护林资金1150万元、退耕还林项目1万亩计100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10元,同比增收727元,获省委农工部农民增收先进县。农业、林业、水务、粮食等工作均获全市或全省先进。
 第三产业:2005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黄金广场、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等进一步完善,上栗国际大酒店、比一比超市均建成开业。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社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延伸。城乡商贸网络基本构建,城乡集贸活跃,超市已进入各乡镇集镇和部分村。农村物流、宾招等服务业多元化发展。2005年商业保险总额2920万元,比上年增长8.7 %。旅游业呈现勃勃生机,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20%。
 招商引资:2005年,全县共引进县外投资项目107个。其中工业项目79个,签约总投资24.9亿元,实际进资和续进资13.98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签约总投资7.7亿元,实际进资6.66亿元。引进外资1846万美元,同比增长32.3%,完成出口创汇336万美元,同比增长52 %。外向型经济成绩显著,获省政府2005年引进省外资金先进县。
 财政: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实现2.6668亿元,同比增长23.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52亿元,同比增长23.1%。在确保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县财政对基本建设投入达1080万元,同比增长73.6%。2005年财政收入超2000万元的乡镇达5个,其中上栗镇达6000万元以上。全县财政收入顺利实现三年翻番目标,获省政府2005年度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是全省唯一所有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的县(区)。全县金融存贷余额分别为10.82亿元和4.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0.9%。
 基础设施:2005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同比增长57.4 %。总投资16.9亿元的萍栗高速公路已完成测量、放线等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发展改革委协调争取的项目逐步付诸实施,采煤沉陷安置小区完成投资3700万元。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完成投资400万元,新争取农村和城市电网改造投资1600万元。投资6.7亿元的彭高500千伏输变电站项目已完成选址征地等前期工作。争取上级资金300万元的县垃圾场建设已拉开序幕。中小学校改造完成投资1710万元。疾控中心大楼、林业大楼、城西小区开发进展顺利。投资6000万元的庆丰大道和滨河路延伸工程已完成路面硬化。城市亮化、绿化和小街小巷硬化取得长足发展。浏万中路人行道和路灯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投资1.5亿元的老县政府小区改造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城区面积拓展到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5万。村镇规划不断完善,大部分乡镇都编制了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新修水泥公路122.7公里,全县通路总??设获省政府“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新增加的移动通信10个基站和联合通信7个基站建设顺利完成,消除了农村通信盲区。新建引水工程18处,集中供水工程5处,解决了5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善农村改水改厕2万多户,农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安全生产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花炮、煤炭、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等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安全投入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更加严密。煤炭非法生产得到历史上最严厉、最彻底的打击。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明显。深入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行为,扫除黄赌毒等各类社会丑恶现象。刑事案件中的八类案件发案数比上年下降9%,公安、司法行政、法制等工作分别获省、市甚至全国先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面落实了中央关于廉政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了政府系统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对财政预算执行和政府重点工程审计监察力度,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
 教育、医疗:新建校舍37320平方米。教育教学成绩再创新高,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541人,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民办教育方兴未艾,幼儿教育、特殊教育生机勃勃。体育工作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科普网络不断完善,科技对工农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农村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改建了县疾控中心和部分乡镇卫生院、防保站,红十字会工作获全国先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230人,参加养老、工伤、失业、医疗保险共19986人,同比增长12.7%,社会保障投入1900万元,同比增长35%,人事劳动工作获全省先进。民政优抚工作不断加强,实行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和二孩纯女户养老保险,弱势群体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和各项管理措施,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指标,获2005年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土地综合开发取得新成绩,保证了土地总量动态平衡。全县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580元,同比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同比增长18%。